《武侠故事》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金庸武侠故事在《行为矫正》课程案例教学中的

 
来源:武侠故事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8
 
金庸武侠故事在《行为矫正》课程案例教学中的应用兰继军(1.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62;2.陕西省行为与认知心理学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2)摘要: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有许多故事片段涉及了行为矫正原理的应用,研究者分别从条件反射、正强化、区别强化、塑造、渐隐、链锁、隔离、体罚等八个有关行为矫正的概念或技术5-'法A手,分析了故事中体现的行为矫正原理。关键词:金庸;武侠故事;行为矫正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438(2012)05—0163—06《行为矫正》是特殊教育专业重要的专业课之一,学好行为矫正原理和方法,对于在实践中根据特殊儿童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实施针对性的教育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开展《行为矫正》课程教学,研究者以金庸的武侠小说中的故事片段作为教学辅助内容,探索以生动活泼的故事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进传统课题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条件反射案例l:苗人风因幼年时期在练习剑法时受到虱子叮咬.进而影响到了剑法,遭到父亲的责打。自此之后。当菌人风在舞剑时每逢准备做提撩剑白鹤舒翅这一招时.背上都会有一个很细微的耸肩动作。f-l㈣(《雪山飞狐》)先天反射,也叫无条件反射,是在种系发展过程中遗传下来的反射。如婴儿一生下来就会啼哭、吸吮等。成人异物进入鼻孔就会打喷嚏等。引起无条件反射的刺激物叫无条件刺激物。这种反射的通路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固定的联系。由无条件反射构成的行为锁链叫本能行为。在某种刺激的影响下,它能自动地、刻板地依次发生。无条件反射和本能行为是动物有机体出生后生长和发育的先天基础。动物在个体生活过程中还必须建立许多新的反射,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周围环境。这种后天获得的反射就叫条件反射。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物叫条件刺激物或信号刺激物。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起来的。建立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是某种无关的刺激与无条件的刺激在时间上的重合。苗人凤因幼年时期在练习剑法时受到虱子叮咬.于是感到很不舒服,作为本能就想用手去挠,但由于父亲督率其练功十分严格,于是他只好忍着。但其结果是更加不舒服.这种不愉快表现在其表情和动作上,结果遭到父亲的责打。在这里。蚊虫叮咬引起的不舒适感和耸肩等动作是是先天的、本能的、非条件反射,而由于那一次他正在练习提撩剑白鹤舒翅这一招式,并且因此而遭到父亲的责打。从而使这一体验十分深刻,结果“提撩剑白鹤舒翅”这一招的名称就成了条件刺激物。成为蚊虫叮咬刺激作用的信号,自此之后,每当苗人风准备使这一招术时,背上都会有一个很细微的耸肩动作。这就是应答性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巴甫洛夫所发现的条件反射原理被称为经典条件反射或应答性条件反射.其特点是条件反射是建立在某一先天反射基础上的.但这一理论却不能解释人类复杂行为的形成原因。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斯金纳通过动物实验提出了操作性条幸【收稿日期12012-03—23·,【作者简介】兰继军(1972一),男,陕西延安人,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师,博士,研究方向:全纳教育,行为矫正。·}}【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课题批准号:11YJA880043。163件反射或工具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应答性条件反射不同,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动物或人是主动表现某种行为,以得到奖赏。因而带有“工具”的性质。斯金纳认为动物和人的大多数行为都是操作行为。依据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提出了强化原理,并应用于教学、管理、行为训练等领域。二、正强化与问歇强化案例2:耶律晋对杨过大大地恭维了一番,杨过很高兴.马上帮他吸出玉蜂针疗伤。f珊鳓(《神雕侠侣》)案例3:皇太极告诉其他大臣制约降将的秘诀是:要让洪承畴尽心竭力办事,便不能给他官做。p㈣(《碧血剑》)案例4:乌老大等洞洞主、岛主自述他们如果能够得到天山童姥的训斥、责骂,甚至痛打,就会设宴庆祝。mat’(《天龙八部》)案例5:段誉面对玉像按照提示磕首千遍.终于将小蒲团磕破,得到了逍遥派武功精要。惝(《天龙八部》)案例6:向问天当面称赞丁坚一剑伏双雄、施令威横江救孤的行侠仗义往事。二人尽管隐居多年,仍然脸露喜色。№㈣(《笑傲江湖》)P667正强化就是指在特定的情境下,当个体表现某行为时,立即得到令其满意的结果,则以后在类似的情境下,该行为的发生频率趋于上升。简而言之,正强化就是利用强化物促使某一操作行为的概率增加的过程。正强化物可以根据性质分为原级强化物、次级强化物和社会强化物等,言语鼓励、表扬是非常有效的强化物。耶律晋对杨过的吹捧使得杨过也感到很得意,并欣然帮助他解了毒,这就是正强化的效果。要使正强化具有良好的效果,最好是使个体产生对强化物的需求,因此采取适当的剥夺策略,有助于提升正强化的效果。皇太极告诉大臣们他之所以不重用降将洪承畴,实际上是给他个诱饵,以激发他更加卖力,而一旦给了他想要的官职,则他就不会再这样卖力地提供情报了。因此,对洪承畴来说得到重要的官职是最好的强化物,但是皇太极则很好地利用了他的这一软肋.制造出了对强化物的剥夺状态,反而得到了更好的控制其行为的效果。还要注意有一些异常的强化物,这些强化物不符合常规。但是对一些个体却有一定的强化作用。例如自闭症儿童喜欢收集一些特定形状的物品,有的儿童喜欢收集大量的瓶盖,有的只对转动的轮子感兴趣等;在课堂上,有时会出现个别学生故意大声说话、出怪声、做鬼脸等扰乱课题的行为.其实这类行为多数情况下都是为了引起别人特别是老师的注意.此时没有经验的老师就会忙于制止、指责甚至严厉批评该生。而实际上对于这个学生而言.老师的批评变成了对他的关注。他会从中得到满意与愉快的感受,因此,越是老师想通过严厉批评来管教学生.学生的问题行为就越严重,这些学生所表现出的捣乱行为实际上是为了引起老师的关注(他人的关注是非常好的正强化物)?金庸在武侠小说中虚构出的“孤独求败”,也是希望自己能被剑术高手击败.因而失败对他而言恰是最好164的强化物。在天山童姥的约束下,各个洞主、岛主都希望在每年的例行巡视中,得到童姥派来的代表的训斥乃至体罚,这就意味着他们没冒犯童姥,可以继续保命。对于常人来说,很少有人愿意接受皮肉之苦,因此希望被体罚就是一种异常的强化物。实际上,个体并不是对异常强化物有依赖,而是在异常强化物背后的支持物起着真正的强化作用。强化在实际应用中,更为普遍的形式是间歇强化。间歇强化是指行为有时得到强化。有时则得不到强化的强化分配方式。间歇强化所建立的行为往往更牢固,不容易被去除。按照行为发生的频率和问隔时问,可以将问歇强化分为四种主要的类型:固定比例强化、可变比例强化、固定时间间隔强化、可变时间间隔强化。固定比例强化是指每次得到强化所要求的行为次数是一致的.段誉面对玉像叩首千次.结果得到了藏在蒲团内的武功秘籍,这个过程就是固定比例强化。在综合应用正强化的基础上。特殊教育实践工作者还创造性地提出了“赏识教育”的理念。人人都有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当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赏识时,也会感到满足,正如丁、施二人曾经做过行侠仗义的好事,被向问天一吹捧,立即面露喜色。这反映了人们都有行为得到别人赏识、对别人的赞赏很在意的心理特点。三、区别强化案例7:石清告诉其他武侠.自己听说有个外号叫作“一日不过三”的人物,自称一日之中最多只杀三人。同㈣(《侠客行》)区别强化是一种可以减少行为的间歇强化法.指个体在一特定时间内,某种行为发生次数减少时,才得到强化,直至行为不出现或出现次数在减少到可接受范围。区别强化采用了强化的方法来减少行为,具有独特的改变行为的作用。一方面,强化可以起到激励的作用,强化越多,行为也就越牢固。但区别强化之所以可用来减少不当行为.是因为其目标行为是减少不良行为,并且要求在行为以低比例出现时才给予强化,逐次递减。只要行为者的行为不超过预定的标准。就可以得到强化。区别强化有着独特的作用,除了可借助强化通过逐步降低的策略来减少行为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将行为控制在一定水平,并且避免了通常所采用的消极方法带来的副作用。区别强化有两种策略,一是低比例区别强化。即规定:只有当行为不超过一定次数时才给予奖励.并且逐渐降低规定的次数标准。低比例区别强化适用于那些可以以较低次数发生的行为,或行为虽然较严重,但还无法立即解决的情况下,先容忍其存在,只要能够比过去有所改变就给予强化,然后逐次递减。在准备减少行为时。要有耐心.对行为的反弹现象要正确处理。第二种策略则是零反应区别强化.其特点一是对行为的要求更严格,即在规定的时间内.目标行为不出现.才能得到强化物,如果时间未到而表现出了该行为,则需要重新计时,使下次强化的机会被相应推后。零反应区别强化可以更严格地控制行为,可彻底去除不符合要求的行为:而对于原来发生频率特别高,无法在短时间内降低的行为。则可以先采取低比例区别强化降低行为的发生频率.待行为稳定在1—2次的极低水平时,再进一步严格要求,实际上零反应区别强化就成了低比例区别强化的后续工作。丁不三给自己定的规矩是每天杀人不超过三个.无缘无故的杀人是极端严重的问题行为。但是对于这样一个恶魔而言,与他过去杀人无数相比较.“一日不过三”算是不小的进步。如果丁不四再给一日不过三的规矩上加一个附加条件.即只杀为非作歹者.则又大大前进了一步。如果有人能够感化丁不三,逐渐地将其每日杀人指标降为二、一,最后降为零。则更符合区别强化的本意了。尽管在现实生活中对杀人这样的极端行为是不太会得到鼓励的,但这个事例启示人们:当问题行为比较严重.一时不能解决的话。可以先设置一个较容易达成的目标,只要在规定时间内行为问题的数量不超过规定指标,就可以给予强化。过一段时阔,再将目标依次降低,直到彻底消除为止。漫画家华君武曾创作了讽刺吸烟者戒烟不成功的漫画《决心》,在现实生活中,戒烟的确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戒烟不成功,除了环境影响或个人自制力的问题以外,最主要的还在于戒烟过快,违反了行为矫正的基本规律。对于烟瘾较重的个体,吸烟的行为往往比较牢固,而且每日吸烟的频率很高,要将一个频率很高的行为一下子就降到很低或消失是行不通的,即使强制执行。也坚持不了多久。如果戒烟者了解了行为的变化规律,先统计下自己每天平均吸烟的数量(支数),然后以此为基线,先制订一个较低的目标,如原来每日吸烟超过50支。则约定每日吸烟最高量不超过50支。当持续一段时间目标都达到后,再将目标调为每日不超过45支,之后逐步降低由45、40、……10、8、5、2,当每日吸烟数量不超过2支,且经过较长时间的检验,没有发生反弹,就可以再进一步将其降为1支乃至0支(即彻底戒烟)。同时自我约定如果每天吸烟量没超过最高限.就可以给予自己奖励。这样在区别强化的作用下.原本比较顽固的吸烟行为就会逐步递减,直至彻底消除。7岁的龙龙有一个习惯性动作,喜欢将大拇指和食指放在嘴里啃咬。后来母亲发现孩子的拇指和食指的大半个指甲没有了,而且指甲发黑、指甲周边脱皮。前往医院就诊被诊断为皮肤行为症。I研对儿童则咬甲癖的行为,区别强化可以发挥作用。区别强化的重要特点是在行为减少的条件下,给予强化。儿童都是喜欢得到强化物的,当他们咬指甲行为的频率很高时,不应直接要求他们立即转好,而是给他们几个梯度的行为阶段,先容忍其咬指甲的行为,只不过要求咬指甲的行为要低于设定的标准。最初这个目标设置的与其日常表现非常接近。这样他很容易就可以得到强化。得到强化就会激励儿童在后续的训练中更加努力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使咬指甲的行为逐渐减少.直到最后彻底消除。四、塑造案例8:神雕训练杨过在激流中舞剑,杨过在水中击刺半日.剑力竟然大进,不知不觉中内力大增,终于掌握了独孤求败留下的精妙剑法。田唧删’(《神雕侠侣》)案例9:令狐冲与田伯光在悬崖边比武。令狐冲用剑刺田伯光左腰、左颊、左腿,使田伯光一步又一步地向右退让.最终被逼到右边石崖的尽头。嘲㈣(《笑傲江湖》)塑造是指通过连续强化不断接近目标行为的一系列反应,来建立目标行为的过程。塑造法往往用于建立新行为,即在学习之初,个体尚不具备目标行为时.先对与目标行为有一定相似的起点行为进行强化.然后通过从起点行为到目标行为的一系列行为逐个进行正强化,最终达到目标行为。因此,塑造也可以称为“连续接近法”。婴儿学习说话、学习走路的过程都是典型的塑造结果。对某种职业技能的训练、运动员体能训练、具有坚定信念的战士的养成都是利用了塑造原理的结果。儿童的行为大多是在不断强化中累积起来.逐渐塑造而成的。塑造是潜移默化的过程.良好的行为不是一下子就建立起来的,而是通过点滴的行为不断累积而成;另一方面,严重的问题行为也是有其根源的。当青年人出现一些严重的行为问题时,应当追溯到其早期的经历。正因为如此。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华生曾说:“请给我一打强健而没有缺陷的婴儿.让我放在特定的环境中抚养,我能担保,其中随便挑出一个来,都可以被训练成任何专家——无论他的能力、嗜好、趋向、才能、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将他训练成为一名医生。或是律师,或艺术家,或商界首领,甚至是一名乞丐或窃贼。”不管是优秀人才还是社会的反面人物,都是塑造的结果。事实上,武侠的成长经历。基本上都是塑造的结果。在上两个例子中.处于成长阶段的杨过、令狐冲已经具备了使剑的基本功,也掌握了一些招数。但当他们各自遇到新的对手或挑战性目标时,原来的剑法就不够用了,这时,他们具备的起点行为就是使剑。而目标行为则各不相同。杨过起初在激流中要站稳都不容易.但反复练习之后终于能站稳在一块岩石上;但要用剑挑水中的岩石仍很困难.在神雕的训练下,他开始凝气用力.不仅能够在水中立足。而且能够稳稳地站立水中并调整自己的呼吸;之后,他才有机会举剑挑刺顺水而下的岩石;再往后。已经不需要神雕督促,自己休息片刻便跃人溪流中挑刺岩石……直到最后悟出用剑之道,终成一代剑术大侠。令狐冲起初使剑斗不过田伯光的单刀,就抢占先机,攻其左侧,使他不得不向右迈步避让,不知不觉就将对手逼到悬崖边。婴儿从不会说话到学会母语,就是由于父母塑造的结果;婴儿学习走路也是塑造的结果。塑造还有可能形成一些儿童的自伤行为。如有的重度智力障碍的儿童不停地撞头,而导致自伤,其原因是由于该儿童平时较少得到周围人的关注,而当他偶然跌倒、头磕在地上时就引起了大人的关注。在这里,成人的关注是强化物,无意的、轻轻的撞头是起点行为,而故意的、严重的撞头却是错误的目标行为,这正符合了塑造的原理.因而导致了这一伤害行为。《列子》中记载的尹生拜列子为师学习御风而行绝技的故事。也是特别强调学习者要潜心,不知不觉中达到“内外如一、心神凝聚.随风飘浮……”的境界闻㈣。尹生的经历正体现了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御风而行”是古人美】65好的设想.作为一种很了不起的本领不能指望在一日夜之问就学会,老师要尹生跟在他身边,从最基础的做起,练习基本功。一点一滴的积累,最终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飞翔的本领。由此可见塑造的力量之大。.五、渐隐案例10:韦小宝混入宫中后.在与其他太监赌钱时,起初几日用白布蒙脸,后来逐日少蒙白布,旁人慢慢习以为常。隅岫圆(《鹿鼎记》)案例1l:杨过提着重剑时手上已不如先前沉重,击刺挥掠.渐感得心应手。待他掌握了重剑的剑法后。明白自己将来内力日长,所用之剑便可日轻。终于使木剑如使重剑。日㈣(《神雕侠侣》)渐隐是指逐渐变化控制反应的刺激,最后使个体对部分变化或全新的刺激做出反应的方法。渐隐应用于学习者已经具备的行为,当环境刺激条件发生渐变时,要求个体能对新的环境刺激作出同样的行为。在《鹿鼎记》中韦小宝冒充小太监小桂子。担心别人认出他来,于是用白布蒙脸,然后逐渐减少遮盖的面孔,使众人慢慢习以为常,竟然得以蒙混过关。这正是借助了渐隐的作用。汉字是象形文字,从甲骨文到现在的简化字,汉字的演变有其独特规律。通常人们在教孩子学习汉字时,只是出示现在写法,更有甚者,教师在教小学生认、写汉字时,将汉字拆分成偏旁部首,使原本的形象思维工具变成了抽象思维,难怪很多小学生从开始就不喜欢汉字.还有很多人抱怨汉字难学、难认、难教。如果在教小学生初学汉字时,不要急于拆解汉字,也不要急于让他们会写,而是先把汉字作为一个整体、作为图形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看到实物图片。很容易就能识别甲骨文的字意,然后他们又观察到汉字依次由篆书、隶书、楷书(繁体)而演变为简体字。这时在他们头脑中形成的是整体的一个字。既记得牢、又能很快理解含义。这样的汉字学习,还会感到枯燥吗?这种教学方式,就是借助渐隐的思路,把实物图片作为起始刺激、把现行的简化字作为目标刺激,而汉字演变的各种字体则是接近目标刺激的渐进性刺激。学生从一开始就认识了汉字、知道了其意义,不管字体如何变,他们的反应都不变。当他们很熟悉这个汉字符号后,再进行偏旁部首的拆分、书写笔画的要求.就容易得多了。虚拟现实帮助个体掌握复杂技能也是利用了渐隐的原理。如模拟飞行系统,采取模拟飞机驾驶舱,集成驾驶系统、虚拟机场环境或飞行场景、时间、方向、速度与高度控制等系统。实现虚拟的飞机起飞、巡航、降落控制等过程,创制出逼真的飞行环境。使候选飞行员从视觉、触觉、听觉、动觉等多种感官去体验飞行过程,从而产生真实的感受。在模拟机上接受训练后再进行真实飞机的操作,驾驶环境逐步改变,使候选飞行员在掌握各种复杂技能、能够充分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后从容地驾驶飞机。这种训练方式既安全。又极大地降低培养成本,并能取得良好训练效果。】66通过渐隐也可以形成自伤行为。当一个重度智力障碍的儿童将头撞在地上,每次撞击的力度差不多,但是每次撞头的环境略有不同。从柔软的地毯到木地板。最后到坚硬的水泥地板。这一行为序列中。不断改变的是刺激情境,这正符合了渐隐的原理.因而以与塑造不同路径导致了同样的伤害行为。六、链锁案例12:林平之习练辟邪剑谱后说。天下习武之人.只要见到这剑谱。就一定会忍不住试演,结果就会难以自拔,非从头至尾修习不可。f∞舢’删(《笑傲江湖》)案例13:石破天在观看刻有武功图谱的石壁时。发现有些笔划宛然便是一把长剑,顺着长剑的方向习练,无意中获得了神奇的武功。同㈣(《侠客行》)链锁法就是通过对刺激一反应链进行强化而建立行为的训练方法。链锁法建立的目标行为通常是比较复杂的系列性行为。武侠故事中的武功套路都可以被分解为若干动作,实际上就是由许多的刺激一反应链构成的复杂行为。链锁法可以分为整个任务呈现、顺序链锁和逆向链锁三种类型。对于多数武功套路来说.顺向链锁是最常用的学习方法。学习者在武功秘籍或师父的指导下.按照套路的顺序.从第一个环节开始依次训练.并将前面的环节与所训练的环节联结起来,直到整个套路全部掌握,最终形成完整的链锁行为。林平之在得到“辟邪剑谱”后就是按照剑谱所描绘的链锁顺序,依次进行练习,最终自残并掌握了武功绝技。石破天在石洞里浏览蝌蚪文,由于他并不识字.不是按照常规方式观看.而是以图形的方式逐一去观看.就恰好迎合了这一绝世武功的要诀,自然地引发了体内丹田之气的运转。这个例子说明了刻在石壁上的武功秘籍打破了常规的呈现方式,越是武林高手越是陷入误区,而石破天却从另外的角度看到了隐藏的链锁。形成了链锁行为。七、隔离案例2:令狐冲奉命下山。违反了华山派的戒条。师父岳不群决定罚他面壁一年。1"51心3)(《笑傲江湖》)隔离。是指当儿童表现某种不良行为时,及时撤除其正在享用的正强化物以阻止或削弱其此种不良行为的再现。或把个体转移到正强化物较少的环境中去。以降低不良行为出现率。师父罚令狐冲到思过崖面壁一年,实际上是对其的隔离,隔离地点为思过崖、隔离时间为一年,隔离的原因是其下山后违反本门派的规定。这些都是隔离的要素。隔离可以起到对犯错者的冷处理,舒缓情绪,并借助隔离的时机对其意志品质进行磨练。正确使用隔离.可以发挥其他行为矫正方法不能起到的作用。暂时隔离法是经验证行之有效的行为管理科学方法之一.暂时隔离并不是要将儿童排斥或拒绝于教学活动之外。而是在儿童发生较严重行为问题时采取的非常措施。可以将影响儿童情绪与行为的环境暂时分隔开.或对有行为问题的儿童取消其正在参与的强化活动.从而起到控制儿童情绪、改善行为的作用。规范地使用暂时隔离法会帮助提醒教师对儿童的行为问题要采取冷静的态度.特别是在时间上有明确要求,不允许对儿童采取长时间隔离的措施。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教师并不了解隔离的特点和正确操作方法.往往是盲目地进行隔离.所选择的隔离地点不当、或者隔离时间没有控制、甚至由于疏忽而导致在毫无思想准备情况下隔离的结果。这些都是造成儿童身心伤害的潜在因素。例如,2007年8月8日早.吴梓钰被家长送上山东某幼儿园接送孩子的校车。上车后,吴梓钰等几个小朋友在校车过道上做游戏。校车上老师大声训斥他们让其回到座位上。并警告说:到站后不许他们下车。校车到了幼儿园后,平时非常听话的吴梓钰遵老师之命没敢下车.仍然坐在车后排的座位上。老师没检查车上有没有遗留孩子.下车站队后也没有清点人数。下午5点多钟.才发现吴梓钰已倒在车的地板上㈣。2011年9月21H《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近期连续发生数起幼儿园幼儿被遗忘在接送车内导致死亡事故的情况通报》指出:今年8月2日至9月13H,安徽安庆,海南三亚、海口。湖北荆州等地连续发生四起幼儿园幼儿被遗忘在接送车辆内导致死亡的恶性责任事故.造成5名3岁至5岁的幼儿死亡。这些事故的发生,对当事家庭造成巨大伤痛,社会反响强烈。这四起事故均系幼儿园接送车辆接幼儿到幼儿园后。跟车教师未清点下车幼儿人数导致关闭车门后,幼儿被遗忘在车内而窒息身亡。这说明个别地方对幼儿园安全特别是幼儿接送车辆安全管理麻痹大意,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幼儿园安全管理还存在着严重漏洞和重大隐患flll。上述幼儿园校车闷死幼儿的事故。共同特点都是校车从业人员有意或无意中将校车作为隔离幼儿的场所,在行为管理中没有明确目标,而是盲目进行的,同时又缺乏有效的监督措施,从而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八、体罚案例8:流落到哈萨克族人居住地的汉族姑娘李文秀与哈萨克族青年苏普相恋,苏普将自己杀死的狼的狼皮送给了李文秀表示其爱慕之情。但却遭到其父亲苏鲁克的鞭打。旧∞笛瓢)(《白马啸西风》)在苏鲁克教训儿子苏普时,采用的是鞭打的方法。这是典型的体罚行为。惩罚不等于体罚,但很多家长、教师在对儿童出现的行为问题进行管理时。往往会体罚、惩罚不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体罚的习惯。作为惩罚手段之一的体罚,可以起到减少行为的作用。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惩罚是指当个体表现出某种行为后,如果立即得到厌恶刺激,那么以后在类似情境下,该行为的出现率会下降。体罚属于厌恶刺激的一种,因此也具有减少行为的作用。但是,从长远效果来看,惩罚特别是体罚,是消极的方法.如果使用不当,和容易产生副作用。依据行为主义原理,轻微的、象征性的体罚只在对于行为养成初期的儿童来说可以使用,以帮助他们建立听从指令的条件反射,特别是当听到禁止的、否定的言语能够抑制自己的不良行为。以后就只需要用口头警告的信号来代替真实的体罚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了。除了对体罚的原则上不使用以外.一般的惩罚措施也应少用。能够采用其他替代方法的应该尽量选用其他方法。体罚本身是消极的方法。并且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从人性角度出发,是应当绝对禁止的。在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也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来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但近年来。在各级各类学校时常发生滥用体罚导致学生身心伤害的事件。例如:(1)1999年lO月7日。陕西黄河机械公司子弟学校6年级学生W拿了同学10元钱和本子,班主任C老师在其脸上刻了个“贼”字。(2)2000年8月2H.浙江玉环县城关小天使幼儿园6岁的小L在教室里抢同学的鞋子玩,被正在上语言课的L老师发现,说:“再不听话就把你的手指剪掉!”小L没有理会。L就拿了一把剪刀.竟真的把他的左手食指尖剪掉一小节。(3)2002年5月24日,西安市新蕾幼儿园Z老师刚把地拖干净。两个女孩跑过来踩脏了地,老师生气地罚她们下跪,并要孩子舔掉地上的脚印。(4)2003年12月4日,成都市水碾河小学二年级的音乐课上,因课堂纪律不好,老师让学生做下蹲动作,并打开三台电痢对着全班学生吹了半节课。结果十多名学生感冒。(5)2006年10月20日。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第一初级中学一名男教师在课间检查学生课桌时发现两名女生的抽屉里有一个夹板(烫发工具)和一封信,于是惩罚两名女生喝下大量白酒,当晚两女生因酒精中毒而剧烈呕吐、眩晕。这些体罚案例令人触目惊心,体罚的手法五花八门,造成的后果也相当严重。特别是许多教师在体罚事件发生后仍然找各种理由为自己的行为辩解。甚至在其他教师中,对体罚者报有同情态度的也大有人在。滥用体罚是现行教育中存在的若干弊病导致的结果,首先,传统封建教育思想中落后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对教育者仍然有一定的潜在影响。其次,教育实践中的应试教育倾向导致错误的人才观、教学观、评价观。再次.市场经济和西方文化中过分渲染的教育产业化、市场化、拜金思想也影响着教育者的行为。因此,教师滥用体罚现象应当引起教育管理者和教育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应当认识到滥用体罚解决问题实际上反映了教师在管理方法上处于黔驴技穷状态,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带来跟多的身心伤害的隐患。综上所述。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有许多故事与行为矫正的原理是想吻合的。通过挖掘故事中的教育意义。可以作为特殊教育专业《行为矫正》课程的教学案例,帮助学生加深对行为矫正技术和方法的理解。参考文献:【1】金庸.雪山飞狐【M】.广州:广州出版社一花城出版社,2001.【2】金庸.神雕侠侣【M】.广州:广州出版社一花城出版社,2001.13】金庸.碧血剑[M】.广州:广州出版社一花城出版社,2001.167

文章来源:武侠故事 网址: http://wxgs.400nongye.com/lunwen/itemid-4623.shtml


上一篇: 暂无
下一篇: 中国文学论文_康巴藏族民间故事中自然崇拜故事原生态叙事探析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武侠故事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