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故事》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归化与异化视角下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 ——

 
来源:武侠故事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1
 

金庸一生著有14部长篇小说,是新派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他受传统文化熏陶颇深,重视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其作品中,无论是语言叙述风格还是人物情节塑造,都体现着鲜明的传统特色,欣赏研究价值很高。可以说,金庸的武侠作品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面重要旗帜。

然而,金庸武侠小说在海外的传播却困难重重。截至2017年,金庸作品的英译本仅有五部,而《射雕英雄传》(下称《射雕》)在问世60余年后才得到英译出版。究其原因,便不得不提困扰译者的文化负载词。为了研究不同翻译策略对武侠英译的指导意义,本文在归化与异化的翻译观视角下,从遍布小说血液中的文化负载词着手,一窥译者郝玉青(Anna Holmwood)对《射雕》的诠释。

1 文化负载词

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译性是主流,但是仍有大量体现文化差异的词和固定短语,存在一定的不可译性。有些概念义相同的事物在不同文化下可能有不同的色彩含义,而有些事物仅在个别文化中存在,这是造成不可译性的重要原因。中国人熟悉武侠文化,而欧洲人崇尚骑士精神;汉语中含有“色情”意味的颜色是黄色,而在美国、法国、西班牙却分别为蓝色、白色和绿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半边天”这些词语都与中国特有的政治环境高度关联,对与中国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千差万别的西方世界而言可谓是难以想象。要想打破文化屏障,实现有效的交流,就涉及一个概念——文化负载词。

文化负载词是最能体现一种文化所包含信息的词或短语。包惠南等称文化负载词为词汇空缺,即两种语言中概念不对等造成的对应语缺失[1]。Nida[2]将文化负载词分为五类:生态文化负载词;宗教文化负载词;物质文化负载词;社会文化负载词;语言文化负载词。而Newmark[3]将其细分,如物质文化负载词可分为建筑、饮食、服饰等小类。本文将结合相关理论,对《射雕》英译本第一卷中的672个文化负载词分类展开讨论。

2 归化与异化翻译理论

翻译由不自觉的经验式行为向有意识、规模化的工作演化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引发了直译与意译之争,这一争论由来已久,并持续至今[4]。德国翻译理论家Schleiermacher[5]首次提出翻译“靠近读者”和“靠近作者”的两种方法,直译与意译之争开始向归化与异化之争转变。但是Schleiermacher只是提出方法,并未为其命名。1995年,美国翻译理论家Venuti在《译者的隐身》(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一书中首次将“靠近读者”的方法称作“归化法”,“靠近作者”的则为“异化法”[6]。

总体来说,归化策略使译作流畅易读,却削弱了原文的文化特色,异化策略能较大程度保留原文韵味,却有失流畅度,容易陷入佶屈聱牙的泥淖。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不同文化群体对彼此的了解不断加深,为异化策略的使用提供了宝贵的土壤。现阶段我国的翻译实践中归化与异化并行,并有逐渐向异化法靠拢的趋势[7]。

3 《射雕英雄传》英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策略

《射雕》讲述了南宋临安朝廷与金国和蒙古之间的金戈铁马。小说情节和人物虚实相生,通过主角郭靖的成长经历向读者展现了一幅恢宏壮观的时代全景图。《射雕》涉及的地域遍及祖国大地,人物纷繁复杂,语言优美古朴,感情基调积极昂扬,很好地展现了中国的文化特色,文化负载词亦比比皆是。本文以《射雕》英译本第一卷为研究对象,对应金庸原著中第一至九回,约有21万字,从中筛选出文化负载词672个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被译出的词共488个,总译出率72.62%。本文将488个译出的文化负载词进行分类统计,各类词的翻译策略占比情况见表1:

表1 《射雕英雄传》中各类文化负载词归化与异化翻译数量及占比类型生态文化负载词宗教文化负载词物质文化负载词社会文化负载词语言文化负载词归化翻译数量19 29 126 92 114占比55.88%85.29%82.35%73.60%80.28%异化翻译数量15 5 27 33 28占比44.12%14.71%17.65%26.40%19.72%

从表1可见,除生态文化负载词外,《射雕》中各类文化负载词都是归化翻译居多,这符合当今跨文化翻译的主流,与文化传播不充分的事实是分不开的。

3.1 生态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射雕》在环境塑造上,囊括了我国天南海北的不同风貌,无论是辽阔的蒙古草原,还是灵秀的江南水乡,皆有其不同的生态特征,而金庸在表达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时,也着意突出了对季节、气候、景物等自然环境的描写,给国外读者造成了一定的理解障碍。本文共从《射雕》中筛选出38个生态文化负载词,主要是山川河流和动植物的名称,其中译出的有34个,译出率达89.47%。例如:

1)四鳃鲈鱼

原文:今儿有松江来的四鳃鲈鱼,下酒再好没有。[8]55

译文:Today we have the finest perch from the River Song,the perfect accompaniment to some of our best rice wine.[9]57

四鳃鲈鱼是一种独属中国且多见于松江一带的淡水食用鱼。世界上其他地方可能存在“鲈鱼”,但多属于其他品种,在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方面存在着细微差异。据柯林斯词典的描述,perch多指鲈形目下属的两种鲈鱼——北美的金鲈和欧洲的河鲈。译者处理这个词时采用的是归化的策略,用西方读者更熟悉的相近生物名称而非纠结于细节,免去了创造新词的麻烦,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整体来看,《射雕》中生态文化负载词并不多,在译出的词语中,归化和异化策略的使用率基本相同。这是因为专名一般采取国际通行的拼音法,而国内外动植物等虽然在外表和习性上略有差异,血缘关系也是相近的,故而可以在不产生较大语义偏差的情况下相互指代。

3.2 宗教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当今一般认为宗教起源于人们对超自然、未知力量的笃信和崇拜,经过一系列演化,形成“无言之教”和“有言之宗”相结合的体系,为信徒提供了精神依托。《射雕》当中有“全真七子”这一道家流派,亦有焦木和枯木两位寺庙住持,所涉及的宗教基本是道教和佛教。本文共筛选出47个宗教文化负载词,译出29个,译出率61.70%。译者主要采用归化策略,用不同文化中相似的词表达原文概念。例如:

1)神明

原文:为人切莫用欺心,举头三尺有神明。[8]3

译文:Keep honest heart and ever gods in mind.[9]3

神明是神的总称,即“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统治者”。故事中,该词是由说书人张十五说出的,应为泛指的“神仙”,属于坊间说法。由于目的语环境流行基督教,所以译者运用了替换法,将中国的民间信仰换成了基督教,神明也成了基督教的诸神,产生了归化效果。但是由于god一词词义范围有所扩大,也可指其他宗教的神灵,故而不会显得与中国文化太过格格不入,是中规中矩的翻译。

3.3 物质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中国神话中有诸位神祇创世造人、建屋取火、耕作稼穑,现今社会亦有各族服饰、八大菜系、特色民居,黎民百姓的生活演变至今,总要牵涉到物质文化负载词的概念。本文根据Newmark(1986)的理论,将《射雕》中物质文化负载词分为6小类,即服饰、饮食、用具物品、度量、建筑以及人体部位,合计175个,各类型分布及翻译情况见表2:

表2 《射雕英雄传》中物质文化负载词类型分布及翻译情况类型服饰饮食用具物品度量建筑人体部位数量14 35 82 12 18 14译出量14 29 72 11 15 12归化翻译数量14 26 62 2 14 8异化翻译数量0 3 1 0 9 1 4

由表2可以看出,在处理物质文化负载词时,译者主要采取的是归化翻译策略,用英语文化中的概念代替汉语文化中类似的事物。而度量类物质文化负载词是一个例外,这是因为中国有自己的一套度量单位,如斤、两等,多用拼音表示。例如:

1)一炷香

原文:“适才包氏娘子出去解手,我也去了茅房一阵,前后不到一炷香时分。”[8]49

译文:Madam Bao and I both went to the lavatory at the same time just now,he said to himself,but we were only away from the room for a matter of moments.[9]50

古代人烧香计时,一炷香的时间通常指两刻钟,一说五分钟。译者把“一炷香”译为简单的时间范畴“片刻”,失去了原文的具象性,但一炷香的说法在目的语中本身缺乏对应物,具有一定的不可译性,在不理解原文意思的情况下,这种归化译法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2)练门

原文:梅超风明白他用意,喝道:“鬼穷酸,你姑奶奶功夫练到了家,全身没练门!”[8]157

译文:Mei realized what he was doing.“You lowdown beggar,”she shouted.“This old hag has been training for years.I have no weak point!”[9]162

习武之人武功越练越高强,身体抵御外敌的本领也越高,但是难免会有薄弱的地方,这个类似“阿喀琉斯之踵”的部位便叫作“练门”。郝玉青采用的是意译法,只体现了该词的概念义,并未深入解释。这种翻译方法起到了归化的效果,让读者明白意义即可,无需对何为“练”、何为“门”加以赘述。

3.4 社会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社会文化负载词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包括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社会规范等诸多范畴。中国古代有“比武招亲”,西方男子为了意中人“决斗”,就是不同社会习俗的一个例子。《射雕》中社会文化负载词数量庞大,共有176个。其中,社会文化负载词可分为4小类,即称谓与职业、习俗、地点以及动作与行为,各类型分布及翻译情况见表3:

表3 《射雕英雄传》中社会文化负载词类型分布及翻译情况类型称谓与职业习俗地点动作与行为数量87 38 18 33译出量63 29 12 21归化翻译数量52 20 7 13异化翻译数量11 9 5 8

由表3可知,译者在处理社会文化负载词时,译者仍旧主要使用归化译法,使用读者较为熟悉的方式诠释原文。例如:

1)带孝

原文:次日早晨,包惜弱整衣下床,对镜梳好了头髻,找到一块白布,剪了朵白花插在鬓边,替丈夫带孝。[8]42

译文:The next morning,Charity arranged her clothes and got out of bed.She went to the mirror and brushed her hair,found a piece of white cloth and fixed a white flower in her hair,out of respect for her husband.[9]42

“带孝”也叫“戴孝”,是中国民间的丧葬习俗。亲属去世后,家人披麻戴孝,一般要穿白色以示对死者的尊重。而英国以黑色为哀悼的颜色,其与中国的丧葬习俗也不尽相同。译者保留了白色衣物这一特点,对读者了解中国习俗开了一扇窗,带来新奇感受的异化效果。而带孝这一具体行为被译者转化为穿白色衣物的动机,是很灵活的处理方式。

2)武林

原文:武林豪杰使这兵刃的向来极少,因狼牙棒分量沉重,若非有极大膂力不易运用自如。[8]37

译文:The wolf-fang club was a heavy weapon,and not generally popular in thewulin.[9]37

音译是翻译文化负载词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随着各民族交流互鉴的加深,一些带有中国特色的物品和概念传到了国外,伴随而去的还有汉语词语,如jiaozi、pinyin等,业已收录进英语词条。武侠领域的文化负载词亦是如此。“武侠”一词过去常译为martial arts,现在国际上已经普遍接受了Wuxia的译法,拼音在国外读者眼中不再如密码般陌生,这为汉语文化负载词异化策略的使用提供了可能。

3.5 语言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金庸在创作《射雕》时,描写文白掺杂,含有语言文化信息的词语数量颇丰,其中尤以成语数量为最多,充分发挥了汉语的优势。本文共找出语言文化负载词236个,除少量比喻修辞和俗语外,绝大多数属于成语,译出者共142,译出率60.17%。译出率较低主要因为某些成语只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于是译者做了些删减工作,并不影响读者对原文大意的理解。例如:

1)牛鼻子

原文:只有铜尸铁尸,或能胜得过这牛鼻子。[8]189

译文:only Twice Foul Dark Wind would be capable of defeating that stinky old cow muzzle.[9]193

牛鼻子有多个义项,本文中是对道士的戏称,所谓“牛鼻子老道”,是南宋坊间说法。译者出人意料地选择了直译法,译作“发臭的母牛鼻子”,且并未给出注释,这对读者的理解能力提出了过高的要求,不切合实际。此处还是放弃异化手段,意译作Taoist(道士)更为合适。

2)身首异处

原文:那道人凶恶得紧,反骂侄儿指日就要身首异处,却在这里胡闹。[8]78

译文:But the Taoist turned nasty and started cursing me.Then he said I shouldn’t bother picking fights when I’d be losing my head soon anyway.[9]82

身首异处是规范的四字成语,意指被杀头。译者没有逐字译为“身体和头分离”,而是用了英语固定短语“丢脑袋”,这种归化译法是恰当的,且在修辞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4 结束语

译者郝玉青在《射雕》第一卷全书中主要运用的是归化策略,这种译法尽可能减少了读者的陌生感和不适感,能将原文本的大意传达出来,也是现阶段汉语英译的主流。英语在全世界流传已久,人们对英语世界的文化相对熟悉;而“汉语热”近些年才流行起来,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人尚不多,因此,许多汉语文化概念并不为人熟知,文化信息的空缺有待填补。一般的文化概念如此,武侠文化更甚。因此,异化策略在武侠英译中的推广尚需时间。武侠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的传播必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文化自信得到高度重视的今天,我们更需要郝玉青这种敢于搭建桥梁的译者,以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1]包惠南,包昂.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

[2]Nida and ethnology in translation-problems[J].Word,1945,1(2):194-208.

[3]Newmark to Translation[M].London:Pergamon Institute of English(Oxford),1986.

[4]王东风.归化与异化:矛与盾的交锋?[J].中国翻译,2002(5):26-28.

[5]Schleiermacher,F.On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translating(1813)[C]//Andre /History/ & New York:Routledge,1992.

[6]Venuti,L.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M].London&NewYork:Routledge,1995.

[7]孙致礼.中国的文学翻译:从归化趋向异化[J].中国翻译,2002(1):39-43.

[8]金庸.射雕英雄传[M].北京:三联书店,1994.

[9]Cha, of the Condor Heroes:A Hero Born[M].Translated by Holmwood :Maclehose Press,2018.


文章来源:武侠故事 网址: http://wxgs.400nongye.com/lunwen/itemid-41965.shtml


上一篇: 金庸武侠故事在《行为矫正》课程案例教学中的
下一篇: 中国文学论文_康巴藏族民间故事中自然崇拜故事原生态叙事探析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武侠故事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